最近,有市民向媒體報料,稱普陀東港寧興橋附近河面不時出現疑似油污的白色漂浮物,傍晚時更多。經記者核實,寧興橋部位有一臺被稱作“富氧納米氣泡發生器”的凈水裝置,白色漂浮物正是水底蓄積的油污和藻類通過機器分解后產生的,一般24小時左右可以分解干凈。市政管理部門表示,感謝市民對河道環境的關注,下一步會給凈水裝置配上“說明書”,以免引起誤會。
凈水裝置工作時產生的牛奶狀氣泡并非污染現象,熱心市民的“舉報”顯然是場誤會。雖則如此,可以借此讓更多人了解“富氧納米氣泡發生器”的工作原理,也是好事一樁。而且,市民發現河道“可疑現象”能主動報料,本身就可圈可點。顯然,這是一次美麗的誤會。
曾幾何時,由于地下管網破損嚴重,再加上附近居民傾倒垃圾、河邊洗滌等行為,導致城區河道污染嚴重。人們雖對黑臭河頗有微詞,但也往往抱著無可奈何的心態,多半不會敏感到見到白色漂浮物就舉報。而眼下,水清岸綠已成普遍景觀,市民對河道污染也就有了“零容忍”的積極心態,這實在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表現。
經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,不但城市變靚了,人心也變美了。志愿者隊伍如滾雪球般壯大,“全民清潔日”活動一呼百應,越來越多的市民把城市當作了自己的“家”。這位市民發現河道“冒泡”就焦急萬分地致電媒體,就是主人翁責任心的體現。
社會治理工作量大面廣,在管理部門使好“繡花功夫”的同時,還需要更多熱心市民一起來當“啄木鳥”。這場美麗的誤會告訴我們,只要充分調動廣大市民共建共享的積極性,海上花園城市必將越來越靚麗。